banner
LegalGeek

LegalGeek

搞产品的法律人

系統洞察 1 + 4 :要素與關係之辯

摘要:將系統理解為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這裡分析要素與四種連接關係,共 5 塊系統構成「積木」。

系統要素#

定義#

變量:系統當中變化的因素,會隨著時間和條件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流量:系統變化量,可以分為流入量和流出量 2 種類型。

存量:系統變量在一個特定時間點的總量。

** 三者關係:** 流量改變存量、存量改變系統。

模型#

浴缸模型

分析:以浴缸為例,在一個浴缸中,「水」這個變量有兩種不同的狀態。一是存量,就是在一個「靜止的時間點」,浴缸中存了多少水;二是流量,就是在一個「動態的時間段」,有多少水流入浴缸(流入量),有多少水流出浴缸(流出量)

應用#

發生質變的原因之一就是存量累積到臨界值,打破了原有的穩定狀態。實現存量按預期發展的一個方法就是:控制流入和流出量

因果鏈路#

定義#

原因:導致結果發生的條件、事件、行為等。

結果:基於特定原因造成的後果。

二者關係:因果鏈路是系統間要素發生關係的基本前提,沒有因果鏈的彼此孤立的元素和部分,無法產生系統的價值。

模型#

增強的因果鏈:原因的出現和增強,將造成結果的增強

減弱的因果鏈:原因的出現和增強,將造成結果的減弱

應用#

從原因推理結果,從結果分析原因,從而找出影響結果變化的真實條件。

增強迴路#

定義#

兩條以上增強或者減弱的因果鏈首尾相連,所形成的因果鏈循環。

正向增強迴路:兩條以上增強的因果鏈首尾相連,因增強果,果增強因;

負向增強迴路:兩條以上減弱的因果鏈首尾相連,因減弱果,果減弱因;

模型#

Step1: 一條因果鏈上的原因 IN01,造成結果的增強 OUT01,

Step2: 一條鏈以前一條的結果為原因 IN02 = OUT01,造成結果增強 OUT02,

Step3: 後一條結果成為第一條鏈的原因 IN01 = OUT02 ,開啟循環

應用#

幾千年來,人們給增強迴路導致的大起大落現象起了無數的名字,宗教學家叫它「馬太效應」,經濟學家叫它「贏家通吃」,金融專家叫它「複利效應」,互聯網公司叫它「指數型增長」。但是這些如煙花一樣絢爛的現象背後,其實都是同一塊「積木」。

建立正向的增強迴路,才可能取得大成就。

調節迴路#

定義#

「增強的因果鏈」與「減弱的因果鏈」彼此首尾相連,形成的循環。

模型#

Step1: 一條因果鏈上的原因 IN01,造成結果的增強 OUT01,

Step2: 一條鏈以前一條的結果為原因 IN02 = OUT01,造成結果減弱 OUT02,

Step3: 後一條結果成為第一條鏈的原因 IN01 = OUT02 ,開啟循環

應用#

調節迴路的存在,讓一切圍繞某個極限值上下波動,但平均值相對不變,以公司治理為例:

1、公司規模越大 ==> 管理複雜度越高

2、管理複雜度高 ==> 成本增加問題增多

3、成本問題增多 ==> 控制規模、人員流失

如果想實現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張,需要解決的是管理複雜度這個環節,理想狀態是能保證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管理複雜度不變或者僅發生有限變化。

滯後效應#

定義#

因果鏈之間並非瞬間閉合的,從原因傳導到結果,與從結果傳導到原因都是有時間延遲的。

時間維度的介入,造成原因和結果的時間距離增大,從而增大因果分析的難度。

模型#

Step1: 一條因果鏈上的原因 IN01,【經歷時間差】 造成結果 OUT01

Step2: 一條鏈以前一條的結果為原因 IN02 = OUT01,【經歷時間差】 造成結果 OUT02

Step3: 後一條結果成為第一條鏈的原因 IN01 = OUT02 ,【經歷時間差】進入循環

應用#

倡導:洞察萬物時,一定要有滯後效應思維,懂得給事物發展加上時間尺度,以長遠、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抵制:急功近利

總結:系統分析「5 步法」#

  • Step1: 找到核心存量

  • Step2: 找到關鍵因果鏈

  • Step3: 找到增強迴路

  • Step4: 找到調節迴路

  • Step5: 考慮滯後效應

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一步,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變哪些連接關係。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